综合中央气象台、广东省气象台消息实盘10倍杠杆,9月24日17时前后,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13级)。针对当下主要农作物生产实际,提出应对措施,供各地参考:
9月24日16:00
一、水稻
(一)灾前预防
1.关注预警,预防为主
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路径、强度、风雨影响范围和起止时间的精确预报。通过手机APP、电话、广播或乡村大喇叭等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
2.疏通沟渠
提前清理田间沟渠和周边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防止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淹没稻田。
3.物资与队伍准备
提前准备好应对台风灾害所需的排水设备(抽水机、水泵)、肥料(速效氮肥、钾肥)、农药(杀菌剂、杀虫剂)和植保器械等。组织成立应急专家服务队,以便灾后能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二)灾后恢复
1.迅速排水露田
立即组织人力、机械,抢排田间积水,这是灾后恢复的第一步。针对处于孕穗期受淹的水稻,田间水位要力争在24小时内降到幼穗基部以下;针对处于幼穗分化期受淹的水稻,田间水位也应在48小时内排出。田间保留3~5厘米薄水层,避免高温晴热天气下稻株突然失水而青枯死亡。
2.及时补施肥料
稻田排水后,稻株根系受损,吸肥能力弱,应优先采用叶面喷施方式,补充速效养分。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的尿素溶液,每隔5~7天一次。待水稻植株恢复生长后,视苗情每亩追施3~5公斤尿素和氯化钾,促进新根和分蘖生长。
3.及时防治病虫害
台风暴雨后,水稻伤口多,田间湿度大,极易爆发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需要科学用药。
杀菌剂:可选用噻唑锌、噻菌铜、春雷霉素等针对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混合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药剂一同喷施.
杀虫剂: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防治稻飞虱;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防治螟虫和卷叶螟;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可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二、玉米
(一)及时排涝,松土散墒台风期间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强降雨前要提早疏通断头沟,开挖排水渠、备好排水设备。强降雨后及时疏通沟渠,尽早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因泡水时间过长造成根系活力下降。等天气好转地面稍微晾干后,要抓紧时间中耕松土,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排湿散墒,减轻渍涝对玉米根系功能的影响,使玉米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二)因情施策,处理倒伏
1.对于倒伏较轻(茎与地面夹角大于45度)的玉米,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
2.对于倒伏严重,特别是匍匐的玉米,应及时进行人工扶直,并在根部培土。开花授粉后倒伏的玉米可扎把,扎把时尽量把果穗扎到绳子上方,利于果穗正常授粉。
3.对于茎折断的玉米,要尽快把折断植株清除出田间,改善玉米田通风透光条件。清理完折断、病残玉米植株后,可撒施石灰或喷洒药剂以防病害传播。
(三)绿色防控,防病防虫
台风暴雨水期间田间湿度大,需重点防治青枯病、茎基腐病、软腐病等细菌性根部病害,以及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等虫害。
(四)科学补肥,保障光合
积水排净后,结合培土追施肥料,根据叶色适当增减肥量,氮磷钾结合,避免偏施氮肥。
三、果树
(一)灾前预防措施1.疏通渠道。
全面清理果园内及周边的排水沟、渠、涵洞,确保排水畅通无阻,无杂草、淤泥堵塞。地势低洼的果园,应提前加设水泵等强排设备,确保能在短时间内排出积水,尽力减少跑水时间。对于部分排水设施受损区域,抓紧修整,引导水流快速排出园区。
2.抓紧采收。
对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如部分早熟柑橘、香蕉),应果断提前抢收,减少损失。
3.加固树体。
香蕉:对于已抽蕾或植株较高的香蕉,必须立桩防风。用竹竿或木杆在假茎旁立桩,并用绳索、麻线等将蕉株中部捆扎在桩上加固。果实已成长的,应及时套袋,减少果实与枝叶的摩擦损伤。
柑橘:对幼树、高接换种树或树冠较大的植株,可用竹竿、木棍等设立支柱,与主干、主枝捆绑固定,防止倒伏或劈裂。
其他果树(如荔枝、龙眼):同样对树冠过大、结果多的树体进行必要的支撑加固。
4.适时修剪
适当疏剪过密枝梢、病虫枝和弱枝,减少受风面积,改善通透性。
5.农资储备
提前备好抽水机、柴油发电机、农药(杀菌剂、杀虫剂)、肥料(叶面肥、速效水溶肥)、农用工具等救灾物资。
(二)灾后恢复措施
1.及时排水清淤
这是灾后第一要务。立即组织人力、机械,排除果园内积水。清除树上、枝叶上的杂物、泥沙,保持树体清洁和叶片正常光合作用。对裸露的根系进行培土覆盖,防止暴晒。
2.扶正与修剪
扶正树体:对倒伏或倾斜的植株,及时扶正、培土、压实,并设立支柱固定。操作时尽量避免进一步损伤根系。
科学修剪:剪除折断、劈裂的枝条,清理地上的残枝落叶,集中销毁,减少病源。对受伤的枝条,修剪至健康部位,剪口要平滑,并涂刷保护剂以防病菌感染。适度回缩树冠,减少叶片蒸腾,维持树体水分平衡。
3.中耕松土
待园地表土基本干燥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深度约10~15厘米,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新根萌发。同时可结合培土,保护根系。
4.根外追肥,补充树体营养
树体受损后根系吸收能力弱,应立即进行叶面喷施营养液。可结合实际施用0.2%~0.3%磷酸二氢钾 + 0.2%尿素 + 氨基酸/海藻酸叶面肥,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待树势稍有恢复后,再土壤淋施稀薄的腐熟有机液肥或优质水溶肥,促发新根。
5.防控病虫害
暴雨后高温高湿,极易爆发溃疡病、炭疽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全园喷施一次保护性+治疗性的广谱杀菌剂。注意检查,发现虫害及时喷药扑杀。
6.当前主要树种处理措施:
(1)柑橘
重点防病:仔细检查叶片和果实,发现病斑立即用药。重点做好溃疡病和炭疽病防控。
根系处理:对于积水严重导致烂根的植株,可扒开根颈部位土壤,晾根1~2天,再用恶霉灵、甲霜灵等药剂灌根消毒。
保果:对于未成熟的果实,加强营养,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等调节剂增强抗逆性,减少落果。
(2)香蕉
倒伏处理:结合灾情及时处理倒伏植株,未抽蕾的植株:扶正并加固。已抽蕾但未收获的植株:若假茎折断,可砍掉,促进吸芽生长;若果穗梗折断,尽快采收上市。
清园与防病:及时割除破损严重的叶片,减少消耗和病源。重点防治叶斑病和黑星病。
留苗管理:母株受损后,及时选留健壮的吸芽作为下一代结果株,并加强管理。
四、蔬菜
(一)灾前预防措施
1.及时抢收:对已经达到采收期或具有一定商品价值的蔬菜(如瓜类、豆类、叶菜等)进行抢收,减少经济损失。
2.加固生产设施:检查并加固大棚、温室等设施,关闭棚膜并压实。当风力超强时,应考虑割膜保棚,优先保护棚体结构。棚内无作物时,及时收起棚膜泄风。
3.疏通排水系统:雨前及时疏通田间“三沟”(环沟、腰沟、畦沟),清理排水渠道,确保排水畅通。对于地势低洼的菜田,应在四周抢挖围沟和腰沟,增强排水能力。
4.加固高杆植株:对瓜类、豆类等搭架栽培的高杆蔬菜进行加固,适当培土以防倒伏。
(二)灾后恢复措施
1.及时排水:雨后立即清沟排水,排除田间积水。对于地势低洼、自行排水困难的田块,要使用抽水设备强排,尽量减少蔬菜受淹时间。
2.清理田园:及时清理田间残枝、落叶、病株、老叶、黄叶和病果,并集中处理,减少病菌源。对倒伏的植株要及时扶正、培土壅根,清洗叶片上的污泥。
3.中耕松土:待土壤稍干后,及时进行浅中耕,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恢复生长。
4.追肥管理:土壤养分流失较多,且根系受损,应遵循“勤施薄施”原则。可追施速效氮肥并结合磷钾肥。同时可喷施叶面肥(如0.2%磷酸二氢钾、0.15%尿素溶液)补充营养,增强植株抗性。
5.病害防治:台风后容易爆发霜霉病、疫病、软腐病、细菌性病害等。叶面稍干爽后应及时喷施广谱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百菌清等)进行预防。
6.补苗与改种:对受灾较轻的田块及时补苗。对受灾严重、绝收的田块,及时清理后抢晴翻耕,因地制宜抢种补播速生叶菜(如白菜、菜心、芥菜、苋菜、蕹菜等)或应季蔬菜。
五、设施种植
(一)防止次生灾害树牢安全生产意识,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土壤状况以及农业设施结构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农业防灾复产。
及时检修大棚设施设备,检查用电、灌溉系统,查看大棚设施的骨架是否变形、断裂,棚脚是否松动,以及薄膜是否破损等。
(二)清淤排水
1.及时疏通排水沟渠,清理田间的枯枝病叶及淤泥等杂物,保证排水畅通,确保通风采光良好。
2.如有雨水进入大棚,应及时进行排水,防止形成涝害,尤其是要避免大量积水下渗到土壤中,导致作物沤根,影响产量和质量。
3.对于地势比较低洼不能自行排水的地块,运用抽水设施排水。
(三)及时抢收
及时抢收有上市价值的受灾农产品,以降低损失。
(四)肥水管理
1.作物受雨涝灾害根系变弱,吸水能力较差,对于根系未死的茄果类蔬菜要及时剪除地上部分枝叶,减少蒸腾,或用遮阳网暂时遮阴,防止灾后暴晒。
2.田块受雨水冲刷、淹没致养分流失,应及时补肥,恢复地力。对于瓜类蔬菜,可去除基部黄叶、老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补充营养,恢复生长发育。
3.适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气性,保持土壤墒情。
(五)防治病害
作物受雨涝灾害后创口多、抗性减弱,生命力差,加上田间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生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感染,因此要及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抢晴进行喷施广谱性杀菌剂以及叶面肥,增加植株的抗病性,重点预防软腐病、霜霉病、疫病等。
(六)恢复生产
对于一些已经受到台风雨影响导致失收比较严重,甚至绝收的田块要安排好后作茬口,因地制宜开展补种、改种,尽快恢复生产,避免土地闲置,减少损失。
来源:广东农业技术推广实盘10倍杠杆
融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