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大幅跃升,多个帮扶村实现从低位徘徊到年均增收超20万元的跨越——这是近期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廉江市交出的亮眼答卷之一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也是两地携手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自进驻以来,白云区派驻廉江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组(以下简称“帮扶工作组”)深入贯彻省委、市委整体部署,依托广湛及云廉协作机制,通过建厂房、搭平台、促商贸等多元化举措,推动帮扶方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廉江风貌。郭龙碧摄
造厂房:盘活闲置资源,实现村企共赢
廉江市新民镇的晨曦中,新塘村新建的标准化厂房里机器轰鸣,这里出产的新民陈三米粉正准备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市场。
今年8月,米粉手艺人陈宗敬带着祖传的新民陈三米粉亮相第33届广州博览会,首次进入省城市场,吸引不少国内外客商前来咨询、问价。
然而,订单的快速增长也给原有生产线带来挑战,产能难以满足需求。了解情况后,帮扶工作组快速响应,投入专项资金,在新塘村闲置地块建设专用米粉加工厂,年租金约15万元,助力企业扩产提质,预计销量将再增40%。该项目既提升了企业产能,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
廉江市新民三角山圩陈三米粉加工厂
产业帮扶硕果累累。在和寮镇,企业孵化及农产品加工一体化基地正加速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已立项实施。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将为相关村集体带来20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助力和寮镇规上工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帮扶工作组精准对接省里关于推动粤东西北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帮扶资金转化为发展杠杆,通过盘活闲置土地等资源,让集体经济和农村特色产业从“靠天吃饭”转向“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帮扶工作从“给资金”到“建产业”的转变。
建平台:电商赋能产业,打通销售渠道
帮扶工作组聚焦“乡村+电商+特色产业”模式,将廉江乡村的特色产品和产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的“白云·廉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青平)”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由帮扶工作组注入340万元帮扶资金谋划建造,集农产品展示、直播销售、电商孵化和技能培训于一体,依托“互联网+”助力返乡人员创业,培育壮大本土小微企业。平台上线后,红橙、湛江鸡等200余种农特产品实现线上全国销售。
白云·廉江青平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白云·廉江青平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组织直播推介
产业帮扶成果显著。通过广交会、品牌推介会等平台,帮扶工作组积极组织廉江家电企业、农业企业“抱团出海”。数据显示,2024年达成意向外贸订单约1.052亿元,2025年上半年春季博览会现场签约金额达2630万美元,有效提升了“廉江制造”的国际影响力。
促商贸:便利店进乡村,带动就业增收
产业是对口帮扶的重中之重。帮扶工作组聚焦“以平台聚资源、以推广促发展”,创新帮扶路径。
今年,帮扶工作组在廉江市车板镇启动“20支”便利店项目,在全廉江投入扶持资金285万元,盘活闲置铺面,提供就业岗位。一位在便利店工作的脱贫户表示:“如今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有稳定收入,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廉江市车板镇“20支”便利店正式开业
目前,“便利店+乡村振兴产品展销馆”模式正逐步推广,成功覆盖廉江6个镇12个村,形成“一店带一片”的民生服务与集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帮扶工作组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记者手记
在走访中,“造血式帮扶”成为白云区帮扶工作的高频词。其核心在于从起步支持到稳固基本盘,最终激活内生动力的全过程机制。通过“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循环,白云区帮助廉江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再到“活血”的跨越。
数据显示,在帮扶工作组的支持下,白云·廉江共建产业园区2025年1—8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1.65亿元,新签约工业项目总投资额为9.5亿元;上半年引导48家企业到帮扶镇投资,实际投资额达7114.8万元,带动650名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这场跨越400公里的协作,不仅助推“廉江优品”融入大湾区,更在积极探索助力廉江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帮扶协作新路径。
夜幕下,廉江塘山岭风景区的人民广场热闹非凡
帮扶工作组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形成固定资产、形成可见收益、形成持续经营能力的“造血式”产业帮扶。白云区的实践,既是两地共同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样板,更为“百千万工程”产业帮扶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持续书写着山海相携、共赴富裕的新篇章。
撰文:江永强 黄旭君 周秀兰
来源:南方农村报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
融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